黃浩軒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碩士班 104級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博士班博士候選人(2021/9 ~ 迄今)
各位先進、老師及讀者們好,在分享本篇內容前,容我簡單自介。敝人在2013年進入本系就讀碩士班,有幸成為吳榮華教授的門生,畢業後在太陽能產業擔任物料專案工程師及薄膜製程整合工程師。但因興趣使然,2019年轉職為演算法開發工程師(或稱為資料科學家、AI工程師),工作內容是運用資料科學及程式編碼,解決智慧製造的產線優化議題(主要與製造部、製程部及設備部執行專案),合作廠商包含聯華電子(南科廠、新加坡廠)、漢磊科技、聯穎光電。閒暇之餘,偶爾參加人工智慧年會及能源競賽(台電能源永續黑客松)。人生際遇確實巧妙,2021年重回本系攻讀博班(指導教授為黃韻勳老師),有了業界磨練出的問題拆解及資料思考邏輯能力,使我的博班旅程更加精采,能將程式運算思維跨域應用到能源產業,也因此,有了本篇文章分享敝人淺見。
為什麼能源產業需要AI?
過去電力系統的電源主要以核能及火力發電為主,發電機組偏向大容量,故地理分布較集中,輸電方向也較單一(電力潮流從發電端往負載端),如圖1。但因應能源轉型,電力系統正逐漸以再生能源為主,而再生能源電廠容量較小且地理位置分散化,併接台電電網匯聚電能時,導致輸電系統複雜化(電網端的雙向電力潮流增加) 。加上再生能源電力因氣候因素而忽大忽小(間歇性),使電網調度壓力倍增,若電源供應不足,就會產生所謂的壓降(電壓及頻率低於安全範圍)而跳電。因此,面對再生能源短期電力忽大忽小,電網如何與橡皮筋一樣具有「韌性」而不會被短期電力變動(拉力)扯斷,即是我國將面臨
在資料科學中有個觀念,變異數為零的變數是沒有意義的,也就是說,有變化的指標(或稱為特徵)才需要分析,才能得出有意義的洞見進行決策。在能源產業也是相同的道理,綠能作為能源轉型中創能的主角,被賦予的任務是盡可能提高綠電供給量,也就是發電效率最大化。任何會影響太陽能或風力發電效率變動的因素(指標或特徵),理論上都應該被預測、偵測及優化管理。另一方面,由於短期綠電供給量忽大忽小會導致電網的電力潮流紊亂(電壓及頻率擾動),甚至造成鴨子曲線更加陡峭(日落時太陽能發電驟減所致),使電力調度難度倍增,因此儲能作為電網韌性的守門員,被賦予了這項任務:隨時處於備戰狀態,等候適當時機或依據台電指令執行充放電,確保電力系統頻率或電力供應穩定,也就是儲能系統和電網電力供需之間的協調最佳化。任何會影響儲能系統充放電來救援電網的因素(指標或特徵),理論上都應該被預測、偵測及優化管理,這是一系列數值化管理流程。分享到這邊,相信讀者應能理解為什麼能源產業需要AI,以下簡單介紹幾項綠能及儲能產業的AI應用。
綠能產業AI化
依據綠能產業的AI應用類別,可分為預測型、偵測型及最佳化(如圖2及表1)。預測型AI可細分為氣象預測及發電量預測,預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制訂處方性決策(Prescriptive decision making)以因應未來即將發生的事件,像是依據太陽能發電預測制定日落時的電力調度決策;偵測型AI可細分為生物偵測及預防性維護,偵測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外部環境(候鳥撞擊)或發電機組異常(零件損毀)導致負面影響或發電效率下降;最佳化AI可細分為風功率優化算法及追日優化算法,最佳化的目的是在無損環境及發電機組下,藉由機組的感測器及自動控制算法微調硬體機構(如角度),使發電效率最大化。
表1、綠能產業的AI應用內容
AI類別 | 議題 | 實際項目 | 用途 |
---|---|---|---|
預測型AI | 氣象預測 | 氣溫、風速、季節、颱風等預測 | -作為發電端預測(再生能源發電)及負載端預測(用電行為改變)的潛在影響因子。 |
發電量預測 | 再生能源發電預測 | -作為電源調度及電網調度依據。 | |
偵測型AI | 生物偵測 | 候鳥偵測 (即時物件偵測) | -警示風機周圍是否有生物迎面接近風片。 |
預防性維護 |
髒污偵測 設備剩餘壽命偵測 |
-警示太陽能板因髒汙而發電效率低落,應進行清洗。 -警示設備即將出現故障,應安排檢修。 |
|
最佳化AI | 風功率優化算法 |
風片傾斜控制算法 風面偏航控制算法 |
-風面或角度轉向時,即時調整迎風面或風片傾斜角,以達發電效率最大化。 -若風速達風機轉速上限(如颱風),即時調整迎風面或風片傾斜角,以確保安全。 |
追日優化算法 | 日照面控制算法 | -即時調整太陽能面板日照面,以達發電效率最大化。 |
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儲能產業AI化
依據儲能產業的AI應用類別,可分為預測型、偵測型及最佳化(如圖3及表2)。預測型AI(放電需求預測)主要搭配輔助服務-增強型動態調頻(Ed-Reg)的儲能系統來參與電力交易平台競標,根據台電公告的歷史Ed-Reg需求曲線,預測未來Ed-Reg放電需求;偵測型AI(儲能機組異常偵測)主要目的是確保儲能機組運作正常且隨時處於備戰狀態,以即時支援電網;最佳化AI(區域電網優化) 主要目的是結合再生能源電廠-儲能系統-電力負載端,以AI演算法即時調控儲能系統的充放電行為,使區域電網的電力供需平衡。
表2、儲能產業的AI應用內容
AI類別 | 議題 | 實際項目 | 用途 |
---|---|---|---|
預測型AI | 放電需求預測 | 參與電力交易平台的輔助服務競標 | -作為投標台電輔助服務的參考依據,強化電網韌性。 |
偵測型AI | 儲能機組異常偵測 | 電壓、電流及溫度異常偵測 充放電曲線異常偵測 | -警示儲能機組的執行效率不佳,應安排檢修。 |
最佳化AI | 區域電網優化 | 虛擬電廠智慧化管理 | -儲能系統作為發電端及負載端的緩衝,降低再生能源棄電或供電不足的風險。 |
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結語——節能永續的AI新趨勢
說到AI怎能少了生成式AI,近兩年生成式AI的狂潮席捲全球,我想大家都對ChatGPT很熟練了。雖然目前生成式AI的落地應用還不廣泛,但硬體軍備先行,各家大廠都在比拚大語言模型(LLM)的多任務解題能力,伴隨而來的是高能源密集度的算力需求。AI模型運算過程的高能耗及高碳排放已經引起國際關注,國際能源總署(IEA)於2023年報導指出,訓練一個大語言AI模型所消耗的電力約為100戶美國家庭年用電量,近年國際頂尖期刊也逐漸關注節能永續AI的發展(例如綠色學習方法)。當我們希望透過AI來協助我國創能(綠能)及儲能時,節能永續AI的角色亦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IEA (2023). Why AI and Energy are the New Power Couple?
https://www.iea.org/commentaries/why-ai-and-energy-are-the-new-power-cou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