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成功大學LOGO

甄試備戰:共享經驗

資料收集人:劉翰廷114級

難得邀請到兩位同學分享甄試的準備工作,以下是他們甄試前、中、後的準備及成果:

資源開發保育組

1. 受訪者自我介紹
  我是資源113級的張玉茹,目前在徐國錦老師的研究室,之前推甄的專題是做與海岸水庫相關的研究。因為目前台灣水情告急,我們想要尋找更多的水源來緩解缺水危機,因此與徐老師一起探討這個題目。
  在113年的推甄,我報名了四個系所,分別為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水利組、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水利組,以及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最後推甄結果是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與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水利組正取,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水利組通過一階書審,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則為備取。(大家可能比較好奇我的趴數是多少,我大概30幾%~)

2. 113推甄準備時程
  在修了大一與大二上的課程後,我發現自己對甲組研究議題感到興趣,而那時剛好系網頁公布了徐老師研究室在徵暑期實習生,想說就去試試看。經過一個暑假後覺得還不錯,因此繼續待在徐老師研究室做專題。進研究室的初期大多都在閱讀文獻,了解更多相關的研究與增進自身的理論基礎,後續則慢慢跟老師討論出專題題目,後來也有幸通過國科會大專生計畫,因此可以一邊進行專題一邊執行大專生計畫。真的很推薦大家嘗試大專生計畫,不僅可以推進自己的專題進度,也有獎學金可以領!我就是在那陣子開始查詢各學校的相關科系,在大三下決定要報考的學校,再針對該系所的專長調整專題的撰寫方式,如果報考的科系領域類似,備審做起來也會比較輕鬆一些!

3. 分享製作備審資料的過程
  我是到了6月份才開始準備備審,而繳交備審的期限大概是在10月。因為暑假有段時間去日本參加短期課程,所以覺得準備起來時間稍趕,建議學弟妹可以提前開始準備。在做專題的時候,就可以邊做邊把結果彙整,資料也要整理好,製作備審的時候會相對輕鬆許多。

4. 分享準備面試的心得
  第一步可以先向學長姐打聽該系所面試的方向,或是在Dcard或PTT上搜尋有沒有經驗分享,在針對該系所的面試內容進行準備時可以事半功倍。我自己當初面試時也很緊張,但沒關係大家都很緊張,只要著重在怎麼把最好的自己介紹給面試教授就好,加油!

5. 上榜後如何選擇報到的學校
  放榜的結果是交大土木所與成大資源工程學系正取,其他是備取。因不想忍受等待備取結果的煎熬,所以從正取這兩間做抉擇,最後我選擇了留在自己系上的研究所就讀。一方面是因為跟老師合作久了,對於研究室的運作模式相對熟悉,在研究的討論上更有默契,另一方面我相信老師的教學理念與方式能使我在研究所階段成長許多,因此我毅然決然做出這個決定。

6. 上榜後如何選擇實驗室
  我考量的點包括是否能兩年畢業以及就業待遇。與徐老師討論過後,發現研究所的未來發展與期待相符,因此選擇繼續在徐老師的研究室就讀碩士班。

7. 對於未來參加推甄的學弟妹們有什麼建議或經驗分享
  不論是課程或是課外活動都可以多多參與。畢竟對於推甄來說,成績真的很重要,所以要趕緊把書給唸好!另外在課外活動,可以參加研討會增廣見聞,或是從事運動來放鬆身心。在面試的過程中,或許跟面試教授有所共鳴,就會產生奇效。

Mineral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Sustainability

1. 受訪者自我介紹
資源113 陳可心
推甄學校:
1. 成大資源系
2. 成大材料系
3. 清大材料系
4. 交大材料系
專題方向:陶瓷材料

2. 113 推甄準備時程
大二下:認識有興趣的實驗室並決定進入實驗室。
大二升大三暑假:決定專題主題,同時開始閱讀文獻、學習實驗流程,建立背景知識。
大三上:參加每週實驗室會議,熟悉實驗流程。撰寫實驗計畫,同時開始做實驗。
大三下:持續做實驗,尋找暑期實習公司。
大三升大四暑假:平日去業界實習,假日回學校完成實驗,並撰寫專題報告。
大四上:完成專題研究報告、推甄。
※如果有跨考也歡迎分享

3. 分享製作備審資料的過程
  備審資料最主要的部分還是專題研究報告,其餘的簡歷、自傳、成績單、讀書計畫蠻快就可以完成(建議在暑假時可以準備簡歷、自傳、讀書計畫)。
專題大概是在大二升大三暑假決定自己的主題。大三上,因為還有系上的課業要顧,所以只撰寫研究計劃以及閱讀文獻,沒有花很多時間做實驗。我在大三下用自己的實驗計畫申請大專生研究計畫,因為打算暑假要去實習,所以多花一些時間在實驗。但其實到了學期末,我也沒有完成實驗,因此暑假還需要利用假日回學校做實驗。我覺得,如果能在大三上就開始準備專題的實驗會比較好,時間比較充裕。

4. 分享準備面試的心得
  面試時,大部分的教授會問的問題,大都著重在專題報告、成績、未來計畫。
專題報告:
要相當熟悉自己的專題,在準備面試前,可以先猜面試官會問什麼問題,思考自己的專題有什麼問題可能被問到。另外,熟悉實驗使用的儀器設備也相當重要,因此使用儀器時,不能只是盲目地使用,要了解其原理及目的。
成績:
  有些教授會看學生的成績單,然後針對成績比較不好的地方詢問,例如,為何大一的成績不太出色?或是某一科成績為何特別低?對於這部分我先誠實回答自己為何某科特別低,接著說明後來如何補救,加強先前不足的部分。
未來計畫:
  面試時也很常問到未來的研究方向。了解自己的興趣、未來想加入哪間實驗室,以及課業安排的時程規劃,都需要先思考。

5. 上榜後如何選擇報到的學校(如,選擇外系的考量、待在系上的優勢或選擇二月考試)

  決定留在成大、而非他校,是因為我本身蠻喜歡台南,成大又有自己有興趣的研究,且成大錄取的時間比清、交大早,因此最後決定留在成大。
  另外,當初有考慮留在系上,但後來發現外系也有自己有興趣的實驗室,因此經過各種考量(如科系、實驗室研究方向等)決定離開系上。

6. 上榜後如何選擇實驗室(是否考量興趣、就業方向或是兩年畢業等)
  首先我考量的是自己的興趣,先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實驗室,再跟教授及實驗室的學長姐聊聊,接著就是實驗室的氣氛、碩士畢業條件、教授教學風格等等。多看看不同的實驗室,了解每間實驗室的優勢、特色再做選擇。

7. 對於未來推甄的學弟妹們,你有什麼建議或者分享的經驗(如,社團、專題、實習或修課是否重要,如果缺乏是否有補救機會)

實驗室:
  我覺得,能夠提早進入實驗室是件好事。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興趣,也可以大二先加入一間實驗室,如果發現不是自己的興趣,大三再轉換跑道還來得及完成專題。

社團:
  我覺得加入社團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讓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在大學階段,很多學生都會相當迷惘,我也曾經不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做什麼。而社團讓我嘗試很多事情,不論是寫企劃、對外接洽、對內溝通等,這些過程都讓我能夠釐清自己的想法。

專題:
  我認為可以在做實驗時就同步進行專題報告,這樣在做分析跟討論時會比較順。假設等到實驗全部完成,在做分析與討論時發現有些數據和理論不符,想再重新設定實驗參數就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另外,文獻回顧的部分也需要花多一點時間,有了足夠的背景知識,才能夠佐證自己的實驗結果。所以需要讀多一點文獻,也需要花時間整理文獻重點(建議可以參加大專生研究計畫,不但有機會拿到獎學金,也可以督促自己提早撰寫實驗計畫)。

實習:
  系上有暑期實習跟學期間實習,我自己是參加暑期實習。我覺得,參加實習對於自己不論是課業還是待人處事真的都蠻有幫助的。我的實習是在國巨是當製程助理工程師,選擇國巨是因為自己的專題報告就是跟被動元件相關,為了更加了解自己的專題研究而選擇了國巨。實習期間,公司的人都對我相當好,很願意教我,也不會給予壓力。在校內我做的是研究,而在公司我看到的是工廠如何運作,那些產品如何被大量生產,以及了解研發與製程的差異。如果時間允許,建議可以去企業實習,除了多了解企業文化,也能為自己的履歷加分。

其他
1. 在推甄過程中,如何安排課業以及準備推甄的時間
到了大四上我的課比較少,因此課業壓力沒那麼大,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準備推甄。建議學弟妹,如果能在大一到大三多修一點課,提早修完系上的必、選修,大四就不會在課業與推甄之間忙到焦頭爛額。
2. 推甄過程中最讓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什麼
我印象最深的是面試時教授問到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這時需要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能夠慌,但這也讓我知道自己還需要多做準備,接下來的面試才能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