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級/潘以倫
精簡版
114級畢業生潘以倫學姐成功申請上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Johns Hopkins University、UC San Diego 與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等多所頂尖大學材料系,特別整理了一份實用的國外研究所申請懶人包,分享自身準備歷程與申請策略。以下為重點內容摘要,若想深入了解,文末亦附上完整版本連結,歡迎有志出國的學弟妹參閱!


一、 TOEFL/IELTS
TOEFL/IELTS是必考!每間學校都會要求國際生出示英文能力證明,如果有確定要出國讀書的話可以早點開始準備,但要注意TOEFL的成績只有兩年期限,所以也不用太早考!(千萬不要拿多益或全民英檢的成績拿去申請,他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
歐洲學校主要是看IELTS,美國學校基本上比較多看TOEFL。我自己在申請學校的時候發現滿多美國學校也可以接受IELTS,極少數甚至接受Duolingo,但美國學校還是考TOEFL比較保險。
TOEFL和IELTS考法差滿多的,如果想去美國學校但又偏好考IELTS的人可以去看看學校的官網(記得每個科系的要求不一樣喔!一定要看清楚!)
二、 GRE/GMAT
從前幾年開始很多學校的材料系都不看GRE了,所以應該是都不用特別花時間準備了!但還是要檢查學校公告!


GMAT是商學院才要考的
三、 決定要去哪個國家、哪間學校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學制,英國通常只要讀一年就可以拿到碩士學位。
美國則是根據你選了什麼program,大部分學校都有分兩種:
- 純粹上課,畢業學分拿滿就可以畢業,大約一年可畢業。
- 要做研究、寫論文及上課,需要修的學分會比純上課的program少一點,大約兩年可畢業。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國家!
另外要注意有些學校名字很像,但是是完全不一樣的學校,所以申請的時候要看清楚有沒有選對你要的學校!例如:賓州有兩間名字很像的,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和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兩間是不一樣的學校!很多美國學校在不同的地區都有分校,這個也要注意!
四、 要不要找代辦?
我自己是沒有找代辦,主要是我覺得有問題自己上網查就好,SOP那些反正我也得都自己準備,就不多花那幾萬塊錢了。據我所知代辦會做的事就是給你選校建議、幫忙填申請資料(不包含SOP、CV等,他們會幫忙的部分大致只有填身分資料、居住地相關的那種資訊)、還有幫忙潤SOP的稿。我自己覺得如果是真的對申請學校很沒頭緒,也不知道要去哪間學校的話才需要找代辦。
網路上對於代辦的評價其實都還滿兩極的,可以根據需求決定要不要找。我朋友有遇到那種很雷的代辦,問問題都不回,申請期限都要到了稿都還沒潤好,整個被搞到超躁。所以要找的話也還是要慎選!
五、SOP
SOP就是Statement of Purpose,主要是在問你的申請動機、研究背景、研究興趣、畢業後的計畫,這個大概算是申請資料裡面最重要的東西!如果你是GPA不太好的人,你完全可以利用SOP反轉你的劣勢,所以SOP這個部分一定要好好寫。要注意他跟讀書計畫不一樣,美國學校的申請資料不需要看研究計畫或讀書計畫。
有些學校會明確要求SOP裡面應該要寫到什麼、以及字數限制。但每個系的要求可能都不一樣,所以一定要先看好再開始寫。


我寫的這個SOP基本上用在哪個學校都可以,除了有興趣的教授要改以外,其他的內容都不會動到。在版面配置的邊界那邊我是選中等,然後字體用11。來說一下我自己是怎麼寫的:
第一段:
先講了一下台灣的半導體背景以及多厲害,身為台灣學生很引以為傲。在這裡出生長大被影響很多,所以一直對相關的產業很有興趣。最後直接講說對electronic materials最有興趣(通常學校會要求你明確講出對什麼領域有興趣,第一段我覺得是比較好敘述的部分。)(七行)
第二段:
講自己是成大的,相較於系上學生比較注重資源利用和地質方面,自己比較專注在材料的部分(這句是怕他們不知道資源系在做什麼的,所以點出自己也是focus在材料方面。雖然事實上乙組的人很多,但這樣講才可以顯現自己特別的地方)。再來說大一因為遇到疫情很多都變成線上,導致學習上出現了一些困難,但是經過不斷的檢討以及找老師討論,最後成功解決了這個困境,最後last 60 GPA是3.88。(這句主要就是解釋了一下自己GPA低的原因。我原本只是想講自己遇到困難,但自己在申請的時候發現有些學校甚至會多開一個欄位讓你寫在疫情期間遇到甚麼狀況以及怎麼改善的,或是也可以寫線上上課期間自己做了什麼別的有意義的事,所以推測GPA低用這個理由他們是會給過的。但要注意如果要解釋GPA低的話絕對不能用像在找藉口一樣,他們注重的是你怎麼克服和調整、做了甚麼事去改善。而且也不要直接地說GPA低,這樣只是在再次提醒審查委員你成績不好,要用「遇到困難」這種話來包裝比較好。)(七行)
第三段:
介紹專題做了甚麼、是跟甚麼相關的、做出怎樣的成就、學到什麼,以及這個專題如何跟我感興趣的electronic materials產生連結。最後特別強調有參加系上的專題競賽且得名、去參加年會以及獲得出版的機會。(這段篇幅特別長,因為專題和年會是我最大的優勢。優勢比較大的可以盡量用多一點篇幅描述!要注意如果你的專題和你有興趣的領域差很多,你就得想辦法把他們連結在一起,這樣才會符合大部分學校要求寫到的「對於這個領域做的準備」。)(如果專題是企業提供的,例如國巨、台積電之類的,一定要提到這件事,對於沒有實習過的人來說,這多多少少也能算是跟企業共事的經驗。尤其是他們都滿認得台積電的,如果有提到絕對會是加分的!)(十九行)
第四段:
寫有在粉體工程和陶瓷工程做報告,我只有打出報告名字還有報告是全班最高分,最後再加強我和electronic materials的連結。(畢竟不是專題做的,怕寫太多會自曝其短,所以提到報告只是要為了加強我在我這個領域做了很多事情的概念。如果有實習過的人也可以在這一段講,他們很看重實習,所以實習的篇幅也可以長一點)(六行)
第五段:
我都是寫I find myself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th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ster program from xx University。然後寫這個系/學校最突出的就是師資和資源、為什麼想申請這個學校和這個科系,以及對系上哪個教授做的東西感興趣。(這段基本上是在申請不同學校時唯一需要改的段落,記得教授名字一定要打對喔。)(十三行)
第六段:
寫有了xx學校的additional advantages,像是就業幫助中心,相信這個program能幫助我追求自己的目標。然後說以後畢業想尬麻。最後結尾就是說我已經準備好面對這個program會遇到的各種挑戰,若能有幸身在這個環境會是我莫大的榮譽。(八行)
CV(Resume)
大部分學校都不會要求CV要放什麼,我的話我有放名字、電話、信箱、Education(成大資源工程系、overall GPA、last 60 GPA、幾年幾月開始就讀)、Research Experience(專題題目、成就、做多久、參加年會)、Work Experience(補習班、系上工讀)、Academic Projects(陶工和粉體的報告)、Participated Online Courses(Coursera)、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高中社團、系排、服務學習三)、Awards and Honors(高中社團比賽得名、專題競賽得名、獲得出版機會),CV大約一到兩頁就夠了。
※聽過很多人說申請資料不要放高中以下的東西,但因為我大學沒甚麼可以放的,只好用這個來填充。有大學的東西就盡量放!他們很看重個人發展,所以社團那些如果有當幹部的話絕對要放!
七、推薦信
大部分學校都會要求三封來自教授或是主管的推薦信,通常大家都會請專題老師寫一封、實習主管一封、然後可能跟自己比較熟的教授再一封,既可以證明學術方面超群還可以顯示你的工作技能。我自己是找專題老師和兩位家導幫忙寫(再次感謝向性一教授、王建力教授和黃璟勝老師的幫忙。)
要注意找教授盡量找跟自己熟的,不然對方也不知道怎麼幫你寫,所以與其找校長什麼的地位很高但不熟的人,不如找最了解你、最能寫出你的優點的人。(教授們在上傳推薦信時會需要回答跟學生認識多久,所以就算推薦信內容很真誠但認識時間很短的話可能會降低推薦信的可信度。)
八、網上申請
申請資料填寫步驟(以UCSD MSE為例):
※要注意現在申請國外學校都是以網路填寫為主,沒有再用紙本了。
- 進入到申請網頁之後,要先選擇你想就讀的年份、入學時間(通常是選fall,就是秋季大約九月初的時候入學,但有時候好像也有spring或winter)和program。然後會問是不是已在那邊就讀的學生、有沒有申請過這間學校之類的。
- 基本資料:姓名(記得用護照上面的英文名字)、出生年月日、信箱、手機、居住地址、國籍、簽證類型(通常還在準備申請的階段不會有簽證,所以可以先選「目前還沒有」)、preferred personal pronouns(就是現在國外在吵的「希望被怎麼稱呼」,不想被叫he/him或she/her的話有they/them和其他的選項)、出生地,以及戶籍設在哪個縣市。
- 有沒有身障。
- 性別認同、性取向、gender expression(女性化或男性化程度),滿多學校都會要求填這個的,誠實填是沒關係的,他們不會因為性別認同或性取向不符合社會期待就不錄取你。
- 高中讀哪間、在哪個國家和縣市、幾年幾月畢業。
- 有沒有在美國讀過社區大學
- 大學讀哪、幾年幾月就讀、何年何月會畢業、學校在哪個國家和縣市、學位(成大資源是Bachelor of Science喔!我一開始以為是Bachelor of Engineering,差點出大事🥲)、系所名稱、overall GPA(通常申請時間會是在大四上,所以只有大一到大三的成績是正常的,他們通常會給你一個網站要你把各科成績填上去,系統會幫忙算GPA。申請網站上通常會指名要看原版的成績(成大GPA滿分是3)還是美國標準的成績(滿分4.0的),就再依學校要求去改變系統的計算方式就好。)然後需要自行附上成績單:去成大數位證件申請系統申請數位英文成績單(附有學士學期排名及學期GPA),然後把成績單轉成不用輸入密碼的版本,就可以上傳到申請網站了(如果確定有申請上,學校會再要求提供由學校那邊寄出的官方成績單)
- COVID-19 Personal Statement(Optional)(不是每個學校都有),網站上的指示是說可以用這個欄位敘述COVID-19怎麼影響你的學業表現或是有沒有改變評分方式。
- 有沒有被處分、記過的紀錄
- 能否免除英文能力檢定(白話一點就是問說是不是英語系國家來的)
- TOEFL/IELTS成績填寫,這個欄位會比較複雜一點。首先要先在申請網站上面選你是考TOEFL還是IELTS,然後把總成績和各科的成績都打上去。⚠️填完並且儲存後,要去TOEFL/IELTS的官方網站,把成績用電子方式寄到學校,過了幾天學校認證你的成績後,申請網站上面的TOEFL成績旁邊會出現Verified,這樣這個部分才算是完成。⚠️
※記得要在申請網站自行輸入成績後再去ETS申請寄送成績,因為學校那邊是用名字去比對的,如果連申請網站都還沒有開通,那學校收到成績也不會知道是誰的。
- 選哪種program(美國有些學校可以選要不要做研究,所以這裡的program指的是要選純上課的還是要做研究的)、有興趣的指導教授和有興趣的領域。
- 填要幫忙寫推薦信的教授/主管名稱、電話、email等,填完按下確認後,系統會寄出上傳推薦信的連結給教授/主管。
- 上傳SOP和CV。
- 最後確認資料都上傳了,付完報名費就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就只要等放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