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成功大學LOGO

從個人生涯歷練來看面對職場應有的思考

演講者/陳鵬董事長、文/碩士生 張玉茹、影片來源:生涯發展組、影片編輯:資源系
陳鵬董事長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礦業及石油工程學系學士80級;
國立成功大學礦冶及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82級

現任

成信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盛特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盛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財團法人成大礦冶資源科技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財團法人台灣碳環境永續基金會 董事長
金盛元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富鴻網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大豐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領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曜水晶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監察人
台灣資源再生協會 理事
成功大學台北校友會 理事長

成大生涯規劃與名人書香講座,由學務處生涯組與通識中心共同舉辦。講者陳鵬學長曾任職於鋼鐵業、投信業、電子業、電信業等各類行業,經歷許多磨鍊,最終回歸資源系的本業,善用資源人的硬實力及多年來在業界打滾的軟實力,與資源系其他系友一同創立循環經濟企業—成信實業。學長的跨領域經驗令人好奇,若你也有興趣,歡迎一起來聽講。

點選下列圖示即可收聽Podcast

詳細內容請觀賞影片

  今天邀請到陳鵬學長跟大家分享「從個人生涯歷練來看面對職場應有的思考」。他是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前身、礦業石油工程學系80級及礦冶及材料科學研究所82級畢業的學長,他說:「我們不管看任何一個偉人或是企業家的傳記,都會發現他自己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會這樣走,而是中間經歷了很多過程去創造自己這樣的情勢。」學長自己畢業後也不知道自己未來會變這個樣子,他希望能藉由他的歷程,告訴大家面對未來與職場需要哪些準備。大學與研究所的時光,對學長來說是學習做事方法的階段,因為所學再怎麼扎實,畢竟還是與產業有一段距離,這中間有很多機會重新開始,把東西學得更扎實。


  人生中充滿了5W1H,做任何事情或老闆交代你事情時,都要思考為什麼自己要做這件事、這件事情對誰有好處、誰是我的客戶或供應商、什麼時候要達成、在什麼地點以及要如何達到這個目標。思考完整的EcoSystem,不論在職場或在生活中,最重要的都是要問對的問題,並了解對方想問的問題,我們也要思考當我們這樣表達後,對方會問什麼問題。接著要弄清楚,自己在eco-system裡缺乏的是資源還是能力,然後補足這個部分。另外一部份是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要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事情。換了位置一定要換個腦袋,假如在公司你是低階的員工,如果不只是把主管交代的事情做完,而是站在主管的角度看,把自己的思維高度拉高,這件事就可以做得更好。最後即使失敗也沒有關係,只要從失敗中學習,了解自己失敗的原因去檢討。

  在人生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學習、思考,不斷地在這個循環裡面,面對產業的變化就是以這樣的心態去適應。學長求學時期就讀的科系在國內發展較差,因此他就是一張白紙,什麼都可以學、什麼都可以做。他覺得,既然大學研究所都花了四年、六年學一個東西,何不再花一個四年或是六年學習一個新的東西。很多科系與職場也沒有相對應的關聯,像是總經理就沒有一個相對應的系所,不管念什麼科系,只要把不足的補起來,都能勝任那個職位。


  1995年到2004年是陳鵬學長廣泛學習的階段。他一開始在燁輝企業擔任總經理時是管理師,後來發現產業的知識可以用來做投資,就自學財務報表,將其中的邏輯看通便投身到中華投信擔任研究員。當他發現基金經理人與投資人的目標不一致時,便開始覺得困惑,決定另闢新的道路,期間在宏傑財務擔任協理、元大投顧擔任經理,以及在國巨擔任幕僚。經過這一段過程,他想學習有關經營管理的東西,進而到飛雅高科技擔任總經理特助,參與各部門的經營以及完成總經理交代的事務。陳鵬學長在這個階段不斷學習,藉由擔任各種職位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這個過程幫助學長在職場上能針對事情給出建議,他自知產業變化非常快,不能停留在過去的產業,因此他也持續學習所有產業的知識。後來因為生小孩加上公司經營情況不好,陳鵬學長選擇在家當家庭主夫。

詳細內容請觀賞影片

  他不僅僅待在家,而是不斷尋找學習的動機,三年後,他加入了鴻海當幕僚,收拾以前投資留下的爛攤子。他提醒大家,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成功的例子,卻沒想到失敗的例子可能更多。我們不能複製別人成功的例子,但我們可以讓失敗的案例不再發生。接著他去亞太電信擔任董事長特助,後來成為亞太電信董事長。他在上任六個月後,為了讓市場秩序變好而把亞太電信賣掉,中間不斷說服股東及員工不能讓公司出事,因為造成的社會成本相當大。在這個事件的過程中,陳鵬學長學到了如何為自己的員工與股東爭取最大利益,也接觸到了訴訟案。為了想讓自己在鴻海與亞太電信這段經歷能夠發揮作用,陳鵬學長決定在50歲前離開大企業,投身中小企業,所以到福邦創投管顧擔任總經理發揮所長,雖然不能自己創業,但是可以協助別人創業。

詳細內容請觀賞影片

  2020年,陳鵬學長開始了斜槓人生。他投身於協助創業、財務經營顧問、公益,以及永續私募基金。第一個部分是協助創業,他協助了成信實業與盛特材料創業,在政策面有5+2產業,其中循環經濟是2大產業的其中之一。循環經濟是靜脈產業,負責處理生產產品的公司、也就是動脈產業所製造的廢棄物,獨立出來並不是分割產業,而是支持每個產業。他可以面對很多不同的產業,因為那時他就看到循環經濟的趨勢,所以投入循環經濟。除此之外,他朝著永續的道路前進,前後也投資了石英諧振器、帳務數位化與智慧種苗等。第二個部分是財務經營顧問,陳鵬學長擔任多家公司的財務經營顧問,像是腳踏車零組件、毫米波射頻以及預防醫學相關的公司等,他也說道,自己不僅僅是幫助這些公司,同時也讓他可以看到很多公司的經營,學習到很多。第三個部分是公益,陳鵬學長很感謝一路上大家的幫忙,想回饋社會或是學弟妹,於是成立了成大台北校友會,希望成大學弟妹有更多創業的機會。最後,陳鵬學長最近在進行私募基金,自己投資這些公司,領域包含低碳轉型、氣候科技、循環經濟、生物多樣性與環境友善。

詳細內容請觀賞影片

一、學以致用vs不務正業
  陳鵬學長說自己是個不務正業的人,呼籲大家若想投入的產業或工作與自己出身的科系不相關沒有關係,只要你對這件事有興趣,願意去學習、去思考或去提問。

二、深度vs廣度
  深度與廣度如何選擇沒有對錯,哪一邊都可以,要看自己嚮往哪邊。陳鵬學長說自己因為想要跨產業,每個領域都可以講一點東西出來,所以有興趣各方面都去了解。不論選擇哪一個,盡量做到最好就可以了。

三、大公司vs小公司
  大公司的好處是制度很健全,一開始就能學習正規公司的作法,缺點是不知道為什麼制度一開始這樣設計,也不知道他的目的。小公司雖然制度不完整,不過會在短時間內學到很多。這之間沒有絕對的好與絕對的壞,可以在大公司與小公司都待過,去體會一下,判別是不是正確的作法,只要努力學習都不是問題。

四、機會vs風險
  有風險的地方才會有商機,像是太陽能電池的回收,一開始因為做出來沒有人買,所以沒有人要做。不過後來歐盟規定在2035年車用鋰電池所含的鈷要有百分之二十來自回收料,這時如果不注重回收料,之後就來不及了,所以學長就去找特斯拉談。

五、創業vs就業
  原來學長將自己侷限在不能創業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技術。不過,後來發覺他在創業過程中也能佔有一席之地,因為創業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如果對這個新興產業有興趣,如果找得到這些人,何嘗不能創業?他很鼓勵大家創業,趁還年輕還有失敗的機會,勇敢地闖一波。

六、工作vs職業
  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態度,如果是職業,你會把自己放在老闆的角度看待事情。
  學長金句: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寫自己的履歷。過程中做的每件事都是在奠定未來。像之前陳鵬學長選擇離開鴻海,他的母親問他:「鴻海的薪資、待遇都不錯,為什麼要離開?」學長說:「沒關係啦!他們需要我就會回來找我。」後來他們真的回去找學長幫忙,學長提醒大家,在做事的過程中不要投機取巧,讓同事或主管對自己留下不好的印象。

總結:
一、不公平是常態
  老闆對自己不公平是常態,不要放在心上,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就好。
二、跟自己比不要跟別人比
  看看自己有沒有比過去的自己更進步就好。
三、規劃自己的財報與財務預測
  做自己的損益表或是資產表,看自己今年的財務狀況與去年的相比有沒有更好。
四、要比自己的老闆強,要找比自己強的手下
  以後如果有機會自己當老闆,不要害怕找比自己強的手下,這樣團隊才會越來越強,而不是要幫自己的手下擦屁股。
五、成功的原因是因為運氣還是能力
  要好好想清楚自己的成功是因為運氣還是能力,人要謙虛檢視自己的成功,確認到底是運氣好、還是自己真的有那麼厲害,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六、在對的趨勢上,永遠不會寂寞
  像是有些做AI的公司以前很苦,不過現在每天都在賺錢。陳鵬學長告訴他們:「不是因為運氣來了,而是因為在對的趨勢上,永遠不會寂寞,有一天就會得到他。」只要在對的趨勢上就不用太擔心,總有一天會收割結果。
最後,學長請大家思考,什麼是你會後悔沒有在十年、二十年前就做的事,然後想想什麼是你在十年、二十年後不會後悔的事?
陳鵬學長呼籲大家,每年都有產業消失,每年也都有新產業。機會永遠都有,只要願意學習與思考,但不懂的千萬不要碰。

最後學長分享一句自己很喜歡的話,「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