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善棟獎學金
楊宇恩博士生感謝系上推薦,通過中國鑛冶工程學會評審獲得第112年「盧善棟獎學金」,在資源系甲組深耕地理資訊系統與遙感探測,成為其學術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吳桂燕博士,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資源經濟與管理組博士,現任台灣中油綠能科技研究所研究員,專長於鋰離子電池與再生能源電力發展。本文中,她深入探討儲能系統在電網韌性中的關鍵角色,以及如何成為新興的綠領人才。
蕭因秀博士專注於綠色永續整治(GSR),透過生物整治技術以微生物降解油污染物,並成功應用於多個污染場址。未來,他期待結合分子生物技術與AI分析,以提升降解效率與技術穩定性。透過持續研究與創新,生物整治技術將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鹵水中的金屬寶藏可能是未來解決資源匱乏的重要契機!隨著全球資源需求增加,從海水淡化廢棄物中提煉稀有金屬不僅符合循環經濟,更有望成為臺灣下一座無形的礦場。究竟現代「鹵水鍊金術師」如何實現這項技術?
汪世輝學長曾在中華工程擔任地質師,隨後轉職至利德工程,擔任隧道部經理。他在利德工程的任職期間,成功建立並擴張隧道部門,並在多項大型工程(如新烏山嶺引水隧道、白河水庫防淤隧道等)中取得實績,將資源系所學應用至隧道工程相關領域。
採訪何星融學長,在日本追尋資源循環夢想。他不僅為了學術出類拔萃,更融入日本文化,探索綠能、資源循環。這是一段充滿活力、青春與夢想的留學故事,讓你看見台灣學子在世界舞台的精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