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73級陳偉聖
客座主編的話


本期主要聚焦於循環經濟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循環經濟當然是淨零碳排政策上最節能減排的手段,實際減碳量相較於其他減量路徑都超過一半以上,所以做好循環經濟這個項目,減碳的路就已走完一半的距離。環境部改組以來,原先的廢棄物管理處轉換成資源循環署,這就是社會進步的地方。把原先專門管理廢棄物的部門,轉變成資源循環的部門,積極推動資源的再生與再利用,可謂是概念上的一大轉變,在廢棄物的資源循環上做出更多貢獻。資源循環再利用目前在台灣已有相當的發展與進步,很多金屬與化學品已有很好的資源化技術與流程,但對於諸多低品質的無機廢料,在取代砂石粒料方面,仍有待努力發展資源化技術。有機廢料的再利用也很重要,塑膠廢棄物的再利用同樣需要積極開發新技術來資源化。
太陽能板的回收亦是近期台灣社會的重要議題。太陽能廢板的產出,預估未來5年就有一定的數量,所以廢太陽能板的資源循環再利用就顯得相當重要。而目前世界各地都沒有開發完整的回收廢太陽能板技術,可供大家技轉使用,目前有廢板產出的日本與德國都還在第一波的產出試驗期。陳品涵開發的太陽能板的智慧辨識與機械手臂分選技術,可以說是跟上時代的開發研究。過去本系在物料的分選上,講究的是利用顆粒本身的物理特性作為顆粒分選的依據,現在利用智慧辨識的方式,可以說大大改變過去的分選方式,完全以智慧辨識分辨不同顆粒來達到分選的目的。緊接著利用電腦程式,控制機械手臂分選顆粒來達到顆粒材質分選的目的,使廢太陽能板中的物料得以分選及循環再利用。這個劃時代的分選技術,可謂是利用智慧辨識取代人工分選的眼睛辨識,機械手臂取代原有人力分選的人力。
這個新的分選方式,可以創造未來智慧辨識發展的時代,以及應用機械手臂取代人工的時代,這將是一個資源循環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