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成功大學LOGO

東北大學暑期研討

今年暑假,李政翰助理教授帶領多樣化資源開發暨循環再利用研究室的兩位同學至日本東北大學飯塚淳教授與何星融助理教授之研究室,進行6天的暑期研討。
在這次為期六天的國際交流活動中,本系同學--陳昱勳、紀千晴透過全英文的報告與討論,跨越語言障礙,與日本研究團隊進行深度交流。除了增進專業知識,更拓展了國際視野,對未來的研究與職涯發展帶來寶貴啟發。以下分享兩位同學的心得:

文/碩114級陳昱勲

專業領域交流,激發研究新視野

這次全程以英文進行的國際交流,對我而言是一大挑戰。雖然一開始因英語口說缺乏自信而緊張,但透過反覆準備簡報,我逐漸建立了信心,並在發表時順利完成,獲得寶貴的經驗。
  本次交流中,雙方實驗室都介紹了近期的研究主題。李政翰教授分享如何利用海水淡化過程產生之鹵水進行資源化的研究,而東北大學方則是進行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報告「Novel membrane technologies of filtration and electrical treatment for PFAS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contaminated water」與「Integration of 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for mineral carbonation using seawater」。特別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其中「Integration of 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for mineral carbonation using seawater」的構想,不僅能低成本生產碳酸鈣,還能同時減少二氧化碳,展現極大潛力。
  報告結束後,何星融助理教授帶領我們參觀他與飯塚淳教授共同管理的實驗室。一進入實驗室便能感受到高度的整潔與規劃,實驗設備井然有序、工作空間清潔明亮,讓我由衷佩服其管理能力。此外,實驗室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項製備能過濾PFAS的薄膜研究。根據學長們的說明,PFAS為一類具有碳-氟鍵的合成有機化合物,因具高熱穩定性、化學惰性及疏水疏油性,廣泛應用於不沾鍋塗層、防水防油紡織品、消防泡沫等產品。然而,PFAS極難在自然環境中分解,具生物累積性與潛在毒性,長期暴露可能影響肝功能、免疫系統與生殖發育,因此在實驗過程中需格外謹慎。為確保安全,實驗所產生之廢水也需額外編列預算進行專業處理。儘管此項研究面臨諸多挑戰,教授與學長們仍致力於開發對環境更友善的解決方案,這份研究熱忱與使命感令我深感敬佩。
  在這次的採訪中,除了促進學術交流,也聽取了多位學長於業界的實務經驗分享,為我未來職涯發展提供了具體的參考依據,並激發我對目前研究工作的熱情,也更加確信自己正走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

文/碩115級紀千晴

挑戰全英文交流,跨越語言與文化差異

在這次參訪過程中,所有對話皆以英文進行。由於在臺灣較少有全英語溝通的環境,初期雖感到緊張與不安,但仍努力克服,並從中獲得了珍貴的語言交流經驗。
  此次交流讓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是東北大學兩位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報告「Novel membrane technologies of filtration and electrical treatment for PFAS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contaminated water」與「Integration of 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for mineral carbonation using seawater」。雖然目前兩位博士生的實驗都仍在嘗試階段,但若是能順利完成,此兩項新技術必定對廢棄物資源化領域投下一枚震撼彈。
  此外,我也非常感謝何星融助理教授願意抽空引導我們參觀他與飯塚淳教授共同管理的實驗室,讓我們看到了與臺灣實驗室截然不同之設備及氛圍。日本實驗室在儀器管理與操作流程上相當謹慎且系統化,氛圍嚴肅安靜,研究員與學生專注於各自的工作。相較之下,我們實驗室則更活潑且成員互動頻繁。這種差異,反而成為我最喜歡的體驗之一。
綜上所述,在這次的參訪中,我不僅獲得了可應用於自身研究的技術與建議,也觀察到不同國家實驗室的設備差異與文化氛圍,進一步激發了我未來參與國際研討會與進行國際交流的動力。未來我將善用此次所學,精進實驗流程,並持續追求更高品質的研究成果。

結語
透過這次國際交流,兩位同學皆展現出跨越語言挑戰、吸收專業新知,並比較不同實驗室文化的積極態度。這不僅是一次學術學習的旅程,更是開拓國際視野的重要里程碑。
  未來,期待更多同學能勇敢踏出國門,將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的專業能量帶向國際舞台!

左上-陳昱勳、右上-紀千晴、下-合照